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hth华体会

当前位置: hth华体会 > hth华体会

【云飞杂记】真菌传之hth华体会葡萄

发布时间:2023-03-19 00:41:02点击量:

  那时,法国波尔多的葡萄园可谓刚出虎口,又入狼窝。这还要从大航海时代说起。大航海时代又名探索时代、海权时代,指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时期。该时期内hth华体会,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年,卡洛斯下令将欧洲葡萄藤运往新大陆。后来,英国人将其带到东海岸栽种。17世纪末,法国人开始在南北卡罗来纳及佐治亚栽种欧洲葡萄。据说,传入北美的欧洲葡萄大概有40多个品种。

  云飞:当然不是。葡萄的拉丁学名为VitisVinifera,现今多数用于酿酒的葡萄都源自这个品种。关于葡萄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起源于6000年前的亚洲;其二,起源于地中海东岸,在公元前20世纪,这些地区便开始酿造葡萄酒,其后逐步西传。据称,埃及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大规模栽种葡萄,晾晒葡萄干。在公元前2500-2350年的埃及壁画中有对葡萄酒的描绘。公元1世纪,罗马人将葡萄传至高卢,有人认为葡萄园将取代麦田,占据高卢各地。在葡萄酒出现以前,欧洲人喝啤酒或其它粮食酒。喜爱上葡萄酒的味道后,欧洲人开始学习栽种各种葡萄,后来培育出霞多丽、黑比诺、雷司令、波尔多、勃艮第等多个品种。

  云飞:美洲有野生葡萄,哥伦布的船员就曾记载:加勒比有野葡萄藤。在北美东部,野生葡萄的品种就不少。“夏葡萄”甘甜多汁,只在夏天生长,对环境要求高,难以传播到其它地区。“冬葡萄”仅在冬天生长。南方还有一种“串葡萄”,皮厚核大,味道类似法国波尔多葡萄。16世纪二十年代,法国航海家维拉扎诺记载:印第安人将葡萄藤周围的杂草清除,助其生长。

  hth华体会

  19世纪中叶,美洲向各欧洲国家大量出售园艺苗木;1854年,根瘤蚜发现于美洲,在纽约、得克萨斯等地的野生葡萄树上广泛存在;1863年,英国温室的葡萄树上发现根瘤蚜;1865年,在法国南部加尔省发现根瘤蚜;1868年,法国植物学家普朗雄等人发现葡萄枯萎病的元凶是根瘤蚜,并证实其来自美洲。书说简短,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欧洲约三分之二的葡萄园受到根瘤蚜影响。仅法国葡萄酒产业损失就高达5000亿法郎,有大约2500000公顷的葡萄园完全被毁,欧洲其它国家也损失惨重。同时,在美国引种的欧洲葡萄全军覆没。

  在长期生存斗争中,部分美洲野生葡萄进化出抵抗根瘤蚜的能力。法国植物学家米亚尔代等人筛选对根瘤蚜具有抗性的葡萄藤作为嫁接砧木。这可以看作是在进化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而米亚尔代曾就读于德国弗莱堡大学,是德巴里的学生。1869年,未满31周岁的米亚尔代被任命为斯特拉斯堡大学植物学教授。命运弄人。普法战争后,德巴里就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校长;米亚尔代则到南锡大学任教。

  hth华体会

  当根瘤蚜危机爆发时,米亚尔代负责研究美国葡萄树,寻找化解危机的办法。为了完成任务,1876年,他就任波尔多大学的植物学教授,研究美国葡萄藤对根瘤蚜的内在抗性,创建抗性等级分类表,培育杂交品种。从此,他几乎完全“沉醉”在葡萄树上。那时,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已经辞世9年。波德莱尔酷爱饮酒,他在诗里叹息:“去了,远了!太迟了!也许无缘!我不知道你走向哪里,你也不知道我归向何方,唉,我竟然爱上了你,即使你明白我的心又该怎样!”46岁,年轻的生命烟消云散,留下不老的诗篇:每个人都应该经常沉醉,沉醉于葡萄酒,沉醉于诗歌,沉醉于美德。无论沉醉于什么,只要沉醉就好。艺术创造美,然而美的定义千差万别,波德莱尔认为,美不应该受到束缚,善并不等于美,美同样存在于恶与丑之中。当波德莱尔将自己创造的美展现给世人的时候,评论界惊恐的称呼他为“恶魔诗人”。

  云飞:当然有办法。法国和德国等五个国家迅速行动,于1881年签订了《葡萄根瘤蚜公约》,联合采取禁止进境、隔离试种、除害处理等植物检疫措施,防止葡萄根瘤蚜传入,迈出了国际社会共同解决植物有害生物问题的第一步。1952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诞生,所有缔约方采取一致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防止有害生物随贸易传播。现在国际植保公约缔约方已达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为广泛的植物保护多边协议组织和协调机制。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植保公约hth华体会,与其它国家携手共同抵御有害生物风险。我国先后制定了《植物检疫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颁布了《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采取行政许可、执法监管、疫情监测和检疫处置等措施,防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国内外的传播,植物检疫不仅仅将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阻止于国门之外,更是将有害生物限制在发生区之内,是人类社会同有害生物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

  按下葫芦浮起瓢。好不容易弄清葡萄根部的问题,并着手解决,地上的新病害又出现了。波尔多酒庄引进抗根瘤蚜虫的美式砧木,也带入了葡萄霜霉病的病菌。相较于美洲葡萄品种,欧洲品种对霜霉病菌的染病性更高。葡萄霜霉病可以侵染葡萄的任何绿色组织。病原菌孢子囊借助风雨传播;游动孢子萌发后借助气体交换从表皮气孔进入到寄主组织内进行侵染。首先侵染嫩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浅黄色的不规则斑点,随后病斑快速发展,在病原菌侵入3~5天后叶片上出现明显近的似圆形或多角形黄色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在侵染7~l2天后,被侵染的部位逐渐变褐、枯死;严重时,数个病斑连在一起;在病斑部位的叶背面覆有白色霉层;被严重侵染的叶片,表现向背面卷曲并且有时造成脱落;在夏末或秋初葡萄霜霉菌侵染老叶,产生的发病症状不同,但多数在叶正面产生呈黄色至红褐色细小的角形病斑,在受损的叶片背面沿着叶脉会产生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葡萄花序、嫩枝、叶柄、卷须及果梗被侵染后,最初会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淡黄色水渍状斑点,后期变褐并且扭曲、畸形、卷曲;在潮湿或有水分的条件下病斑表面覆盖大量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子囊及孢囊梗;严重的逐渐变褐,枯萎,最后死亡。该病原菌被命名为葡萄生单轴霉,隶属于卵菌门、单轴霉属,专门寄生在葡萄树上。

  1882年,米亚尔代详细描述了这种病原菌及其夏季和冬季孢子。同年秋,米亚尔代注意到靠近道路的葡萄没有受到真菌侵袭,经调查,他发现是因为靠近道路的葡萄被人喷上了硫酸铜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目的是使葡萄变蓝、变苦,防止过路人偷吃。于是,米亚尔代提出使用硫酸铜防霉。在杜扎克城堡酒庄技术主管加永的协助下,经过反复实验,他们一起确定了最终配方。1885年,米亚尔代发表研究成果,建议用波尔多液对抗霜霉病。在法国,波尔多液也被叫做米亚尔代-加永处理法,它是一种杀菌剂,能防治果树、水稻、棉花、马铃薯、烟草、白菜、黄瓜等不同植物的病菌。

  云飞: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张家口工作生活了3年多。其中1958年10月至1960年10月,作为“分子”下放到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之后作为“摘帽”,帮助工作;1961年12月调回北京。在《随遇而安》中,他说:“我当了一回,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张家口沙岭子属塞北苦寒之地,那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冬天最冷时零下二、三十度。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对于出生于南方,生活在北京的汪曾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况且还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比之肉体的脱胎换骨,精神上的郁闷和无助恐更沉重。1959年3月,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去世。汪曾祺手捧电报,心急如焚,悲痛难耐,泪流满面。父亲生前他没能床前尽孝,他多么想回家与父亲见最后一面,送父亲最后一程。但不久前发生在一个被改造同伴身上的事,让他踌躇不定。这位同伴家中的亲人死了,想回去奔丧,便向领导报告。领导却说:“死了。死了也好嘛,你可以少背一点包袱。”得知逝者已下葬,这位领导竟然冷酷地说:“埋了就得了——好好劳动。”汪曾祺明白,自己同样是戴罪之身,没敢向领导提出回乡奔丧的请求,只能把悲痛埋在心底,在夜色苍茫之际,跪在沙岭子高高的山岗上,面对家乡高邮的方向,洒泪哀悼。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汪曾祺以《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享誉文坛,他的散文创作也进入井喷期,《葡萄令》、《果园杂记》等都提到波尔多液。他沉醉在昔日的劳动中,以悠闲的笔调抒写,“我是个喷波尔多液的能手……我也到过波尔多,在中国”。这让我又想起了波德莱尔,“无论沉醉于什么,只要沉醉就好”。

  hth华体会